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供求状况决定价格。由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是稀缺资源,因此商品的供应量与需求的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变化;而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以及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又会导致物价的不断上升或下降。(一) 供需原理:当一种物品供不应求时,其售价就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1、市场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由该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对该产品需要的数量决定的。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在生产这种产品,那么它就可以任意地制定出它的出厂价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全部产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垄断性市场的形成是由于少数几个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这些企业在生产和定价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它们可以随意操纵价格和限制其他厂商的进入以保持它们的优势。

(3)寡头市场和双边或多边的协议价格是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生产者为了获得某种经济上的好处而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一种长期合同形式。在这种类型的交易中双方都有利可图且风险较小,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下去。

(4)不完全市场竞争是指存在多家生产商的情况下的市场结构,这时价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各厂家对消费者的影响大小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即所谓"看不见的手"。

2、弹性论——供给需求和消费倾向

1)消费者行为中的弹性概念

1弹性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定量的支出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或不满意度。2根据这一原则形成的购买决策称为边际效用最大化准则。3边际效用的增加将减少总收益;4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多会使人们的欲望进一步扩大5由此可见,人们对某物的需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6而是随时间变化的7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弹性和偏好8也就是说,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内会有不同数量的消费品可供选择9这样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10以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11这便是经济学上著名的萨伊定律12又称之为棘轮效应13)。2)生产者行为的弹性定义14)1生产者通过改变生产技术手段使单位产出的成本降低15)2生产成本降低又会刺激更多投资者的参与3于是产生新的生产能力16)3新能力的出现又将推动成本的继续降低17)4如此循环往复185)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196)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即使面临行业不景气仍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原因207)当然这也要求投资者有较高的素质218)因为只有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带领下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229)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财务能力2310)这样才能确保公司的盈利2411)最终使得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2512)这是我们通常说的竞争优势263)但同时也应该看到274)一旦竞争对手模仿了我们的模式285)那我们就很难再获取到超额回报2946))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同行业的动态3047)]否则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局(35058)[2]3、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1)从单个个体来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