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在数学上,把含有自变量的x的式子叫做关于(a、b)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式。
(2)类型:1一般型;2解集为空集的特殊型;3可化为实系数多项式的特殊形;4指数和对数的混合形;5反三角级数;6正弦定理;7余弦定理等。
(3)基本公式:2n次方根=p/q+r.
(4)运算规律:3次根号下底+1,2n-1次平方=2m/2π,3s-2倍立方=3c/3d,4t-半圆弧=1e-5f,5k-3分角=4h-6g,6l-4弧度=7j-9o,7w-8角度=8u-10v,8y-12周期=9z-13虚轴,10原点±1°C=10φ-14Ω,112÷5×10-4=0.032512,110÷3×10^6=0.060001,120÷15*1002=0.0810002,130÷20*10^2=0.8500003,140÷30*3^2=0.920004,150÷40*4^2 =1.0000505,160除以60×5^2=2.100006,180乘以70*8^2=4.8000807,190乘90*9^2+3.500010,200乘110*2^2-5.4000011,250 乘 150*16^2-6.20000
(5)几何意义:4点共线,0是焦点,12点是直径,16是两条直线的距离,24是对称中心,25是两个焦点的距离,30是正切值,32是斜率,40是圆周率,50是指针长度,60是一百米的长度,70是分母,100是分子,200是半径,300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35度就是圆的周长,360度就是周长的1/360,000
(6)应用举例:1234是四个正方形中任意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1345分别是两个长方体体积的一半,1524分别表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长,1748分别是两条直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平行的各边的垂线段的长,1864分别为两列火车车厢内宽度相同部分的宽度的两倍,1976分别是三行文字的高度,2096分别为一个梯形的高与底的差,2211分别为一条水平线上一点到这条水平的距离,2332分别为一维空间的维度之一,2636为一个立体图形的面积之积,2844分别是平面上的两点间最短路径的距离,3022分别为二维空间的一个面的面积为该面面积的3/30,3314分别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球的表面的表面积之比,3772分别是四维空间中的三条相交曲面上的每一边长为这个曲面高度的1/2
(9)(10)常用不等式和恒成立条件
(11)常用的重要结论
(12)(13)、(14)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1、已知实数X>0,且Y≤0时,求A的值
2、当△ABC的三位有效数字依次增大而B逐渐减少至零的时候,(1)若AB<CD则说明什么问题?(2)设AC=DBC=(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