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材料中常用到的一个参数就是其介电常数值。它表示材料的介质损耗与电场强度之比值(即电阻率)。在电工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对一般导体而言,它的单位为欧姆/米2(Ω·m),称为电容系数;对于半导体和金属来说,则采用更精确的单位——微亨/(库-秒-1)。例如:1MHZ交流电压下,1KHz正弦波的电流密度是1A×1000μs-1,而1kV直流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则是10mA×10-3S-1,可见两者相差了约30倍之多!所以,如果将频率提高100万次以上,那么两者的差别将会更大。(注1)因此,为了保证电路中的电能传输效率不降低,就必须使它们的介电量保持一定的比率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由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及结构特征,因而它们所形成的介电性能也各有不同。比如玻璃、塑料等属于非金属材料,故通常以体积比来表示它们的导电性的大小。

(2)一般来说,导体的介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杂质元素的数量及其浓度高低。如铜中含氧量高时就会影响其导热性和耐腐蚀的性能;含铁多则会使其产生磁性等等。但是当含有杂质的数量超过某一限度之后,这种效应就不再明显或不再适用,这时就要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来改善和提高这类物质的电气性能了。

(3)根据实验结果得知:纯铝的介电能力很强且稳定不变,但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铝合金本身是一种由许多原子组成的晶体结构体,其中的电子运动速度非常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极化现象而使载流子的扩散速率大大减慢甚至停滞下来,从而使该晶格内的自由电荷增加导致漏电增大,最终造成短路故障的发生。为此,必须设法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并严格地调节工艺条件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此外,还有用氧化镁作为添加剂的方法来提高铝合金的电阻率和抗热震的能力以及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复合型导线以提高其机械强度的办法等等......这些措施都是针对某些特殊用途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