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村在陕西蒲城西北四十里。唐代大诗人杜甫《兵车行》诗云: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声震天地!一男附书至军前,十女皆无头面身。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五年多时间,而当时唐王朝早已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了。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潼关(古函谷关的东口),一路之上,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流和饥民。到了渭水边上以后,饥饿的人们再也支撑不住,纷纷跳入河中淹死了。于是河面上浮起了一层厚厚的尸体。

这时天色已晚,人们只好把衣服脱下来铺在路上当柴火来取暖。可是那些被冻死的冤魂仍然不肯离去——它们要守在这里等待官差把它们收殓起来。(见王嗣奭:《杜臆》)

这正是所谓:"生时不得欢乐意"(李贺语)。这些鬼魂就在这阴森可怖的"鬼门岭"、"杀人坑",天天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归阳间。所以,"老夫不知其所往"。他们就这样日复一天地熬过了五个春秋。

终于有一天夜里,一个名叫杨素的老汉来到了这里。他看到满地的尸首无人掩埋。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地上挖了个深沟,然后放了一具棺木在里面填土盖好,再在上面堆上些干草作掩盖就行了。第二天早晨一看,果然没有人在上面踩踏或乱丢垃圾什么的了。 杨素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并说:"这个村子里的居民都已经被饿死在路上!” 唐肃宗立即派人来查办这件事情。结果发现是当地县令张万纪为了贪财害命所干的勾当。 张万纪是个昏君的好奴才。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才能,又喜欢搜刮百姓们的钱财以供自己挥霍享受,而且经常对下面的官员们横征暴敛,鱼肉人民。

这次正好碰到有人告发了此事,他就慌忙派人去捉拿那个姓石的村民。

那石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啊!很快就被抓了起来。经过一番审讯后,(因为)他是冤枉受屈的,所以就把他给放了。但是,他却从此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来往了。 (其实)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自从村里来了个叫杨素的奸细之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坏人。大家都不愿跟这种人打交道,谁还会给他帮忙干活儿!(可见)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由他自己说了算的。)

因此,即使有好心肠的人来帮工做工,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