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的由来

我国民间习惯把用两根麻草绳相拉称为"扯 ⁇ ",后演变为用手握住粗大的竹、木棍做成的长柄铁钳来牵拽绳子。这种游戏最早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农村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北方和南方各地,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拔 河"是经常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诗经》中有:"投之河中","断其流"、"泛彼柏舟"。《楚辞·招魂》也有类似的记载;汉代刘向所著的《说苑.建本篇》载有周景王与诸侯在孟津观赛的记载:当时双方各出一百名壮士参赛,结果齐桓公大胜而归,《战国策》、《韩非子》、 《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都有类似的故事。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 "拔河"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了。

现代意义上的拔河是在19世纪后期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1904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五),英国伦敦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国际性拔河赛事——万国工业博览会,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角逐,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拔 河竞赛盛会。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前后都要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或地方级的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型运动会及一些单项锦标赛等等都设有拔河比赛的项目。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还保留着这一传统的竞技 体育娱乐形式。

拔河运动的起源地在中国。相传公元前776—前690年间,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赫那吞命人建造一座能容纳2万人坐席的大剧场时,曾以两队士兵为先锋开道前进,当行至离剧场的入口处约100步的地方时,突然被一条鳄鱼挡住去路而停了下来,2万名战士无法继续向前冲进会场。这时有人建议拆掉鳄鱼的嘴或用火烧死它。但国王认为这样做太不吉利而不准许这样干,于是便派了两位大力士设法将它弄走。他们将一个巨大的圆石绑上尖刀伸入水中,并大声叫喊让鱼游过去咬住石头不放。3天以后,大鱼果然浮出了水面。两位力士迅速抓住这条大鱼举过头顶并将他扔进了尼罗河里。这就是著名的希波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巨像下水”。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在这块平地上修建了一个神庙供奉这尊大神庙里的神像是专门负责搬运的神灵海格立斯。由于这个神的威望极高,他的部下们也都成了很有名的武士。2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拔河比赛的场地一般设在草坪上进行。根据规则要求,每方队员人数应相同且不得多于12 人。比赛中,先得9分的一方获胜。(如遇得分相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