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地域是指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它包括疆界和领海等自然区域;也包括人口、城市以及经济资源分布的行政辖区(如省区)。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由于国际交往频繁而密切,各国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因而对领土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起来。例如美国与加拿大之间就存在大片未决问题——阿拉斯加归属谁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边界纠纷:比如中印两国之间的藏南地区之争;日本与中国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之争议等等。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国境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西亚两河流域就有了划分土地的国界线。《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周显王三十五年冬十一月辛卯朔,初命为侯伯之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关于"分封制"、"诸侯争霸战"的记载。19世纪末叶以后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土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逐渐把现代社会的活动空间理解为地球表面或太空中的某个特定地点。于是产生了所谓全球性观念,即认为整个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内部各组成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着的统一体。因此,"一国一地的得失成败都直接影响到全人类的命运",从而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由此可见,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本国及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了。
然而,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同,所以它们的地域观也不尽相同。有的强调自己的优势所在,主张扩大地盘,积极向外扩张,甚至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来谋取霸权地位;也有的国家则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反对大国干涉内政,不参加强国的联盟,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总之,这些不同的思想观点反映着各自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但是不管怎么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自身生存发展的最佳途径,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