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器出现至今已经60多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应用的需要,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也得到迅速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高(现在已高达每秒几亿次)、容量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几百G);存储器的速度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硬盘为每秒钟100万到1000万个数据)。随着微处理器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提高,使得现代微型机在功能上比大型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
1. 第一代(19461960)
(1) 1946年的ENIAC——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制的通用数字积分式计算机
(2) 1948年美国麻州大学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小型商用计算机构型--MIT-1504
(3) 1952年在英国剑桥出现了采用磁芯储存数据的磁盘存储器
(4) 195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成中国第一架晶体管计算机--1059/581
(5) 1958年苏联制成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6) 1959 年中国制造出第一批中档的电子管计算机
2. 第二代 (19611970 )
(1) 1960年代初期日本制造出了第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2) 1963年美国的DEC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的单片集成化系统---6502
(3) 1966年IBM公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批PC兼容产品—PDP-103
(4) 1967年法国首先采用了CMOS电路结构作为逻辑元件
(5) 1968年由Intel推出的8088系列成为世界上的首枚个人电脑
3. 第三代 (19711980 )
(1) 1971年美国Rockwell公司的VAX-500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并行处理系统的代表
(2) 1974年美国NCR公司生产的TRS-80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服务器之一
3) 1975年日本的SCS-530是全球最早的16位微机
4) 1976年荷兰飞利浦公司首次提出并实现64Kb内存总线
5) 1979年中兴通讯研发出国内第一部国产32路模拟程控交换机
4. 第四代 (1981-2000 )
1) 1981年我国北京长城工业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DJF-1A是我国第一款自行设计制造的百万小时巨型机
2) 198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JZ-4B是我国首款全浮点运算的千万级超高速高档数控机床专用设备
3) 1984年上海华东钢铁总厂生产出的HLD-1000是世界最大的冶金用轧辊磨床
5. 第五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1) 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1990年代初,由英特尔等厂商提出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指出每一款新处理器的运行频率都会每隔18个月翻一番,"当价格不变时,性能的提升会呈指数增长",这一规律被称为"摩尔法则"。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新一代中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就是Cache。
2) 1991年后
1992年8月15日,苹果公司在全球同步发布其最新一代Macintosh操作系统OSX及配套的图形用户界面Li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