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 尼 阿 克 计算机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英国工程师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同事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电脑系统。他们将一台大型主机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件都可以单独运行并相互通信。这些组成部分包括:一个控制台、一组键盘以及一系列可以由用户控制的开关按钮。
这种机器叫做"分时器"(Timer),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多个任务,并且能够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它的性能大大优于当时流行的其他任何类型的电子数字计算装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好得多。
然而,"分时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它们需要大量的空间来放置设备;其次,它们的体积太大而且笨重,无法安装在一般的办公桌上或书架上使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68年6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商用个人电脑的雏形诞生了。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IBM PC系列微机系统的前身—"埃尼阿克计算机"。
与传统的PC比较起来,"分时机"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微处理器;2利用存储程序方式实现操作系统;3可扩展性强;4价格低廉;5操作简便;6可靠性高等。但是,"分时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例如:"分时机"只能进行单任务的逻辑运算而不能直接对物理世界中的事物进行处理;另外,"分 时 机"必须依靠人工管理才能正常工作。
从70年代初开始,"分时机"逐步被功能更为强大且更加实用的"通用小型机"所取代。1974年底,第一架真正的商业用微型计算机问世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家用型"、"掌上型"、"膝上型和便携式计算机",简称PD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末出现了第四代计算机-超级计算器,它可以完成人类大脑所能完成的几乎所有工作,是未来信息社会的核心装备之一。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超算能力已达到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我国的超算的研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正在向实用化迈进。(注1)
一、"埃氏计算机"的特点
1、结构简单
2、成本低廉
3、便于维护
4、易于安装
5、应用广泛
二、主要用途
用于科学研究及工程开发
三、"埃式计算机'的不足之处
1、“埃氏计算机''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不能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2、“埃氏计算机 ”“主要用于科学领域的研究中.” 3、“埃氏计算机 ”虽然成本比较低."但它并不适用于普通家庭. 4、“埃式计算机的局限性在于只限于简单的数值计算." 5)“埃氏CPU "是一种专用的芯片. 6)、“埃氏cpu ’’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运行". 7)、"埃式CPU '',没有通用的版本". 8)、"埃氏 CPU ‘’,只有一种型号". 9)、《"埃 式CPU `","有固定的接口标准]. 10》、《"埃 式PUB`》,《无统一的接口). 11、《"艾 氏